讯飞星火大模型V4.0,要做国产大模型的“六边形战士”
2024-06-28 19:56:29
  • 0
  • 0
  • 0

自从ChatGPT爆火出圈之后,大模型就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一方面,大模型技术快速演进,Sora为我们打开了视频生成的想象空间,各大厂商争相打破大模型的“模态墙”,长文本理解与生成竞赛愈发激烈,模型小型化和终端化进展迅速等等。

另一方面,大模型的最新技术创新与应用探索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众多令人兴奋的新玩法。例如,大模型+搜索引擎,正在改变人们的信息查找习惯;智能问答与知识库如随身百科全书,能迅速解答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虚拟助理、个人助手等应用,正尝试不断学习用户习惯,在处理预订、日程安排和购物等任务上,提供贴心服务;多模态互动技术让交流更加生动,用一句话甚至一个草图来快速“开发”一个网站成为现实;短视频平台、直播间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人造美女”;大模型+BI,实现对话式数据分析;创意与设计领域,大模型为设计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显著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模式等等。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为各行业注入了无限可能。

面对这一行业最新态势,科大讯飞推出了讯飞星火大模型V4.0,以其全面对标国际顶尖大模型的能力,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那么,业界顶尖的大模型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讯飞星火大模型V4.0又有哪些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接下来,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技术+应用,顶尖大模型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我们先来看看顶尖大模型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在全球大模型技术的竞争中,顶尖的大模型需要在核心技术和实际应用两个维度上展现出色的能力。

回答准确性、推理能力、长文本处理、多模态、模型小型化,是各个大模型比拼的核心技术能力。

顶尖大模型必须具备卓越的回答准确性,这不仅要求模型能够精准理解和生成符合上下文的回答,还要在各种复杂背景下保持高水平的语义理解和生成能力。

推理能力是大模型不可或缺的技术能力,模型需要具备处理复杂逻辑和多步推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复杂逻辑推理与决策。这对于科学研究、技术问题的解决、法律条文的解释等具有重要意义。

长文本处理能力也是顶尖大模型的一大技术要求,这意味着模型在长时间内保持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从而在长文档中保持逻辑一致。

多模态能力是现代大模型的重要特性,顶尖大模型需要能够综合处理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数据类型,支持跨模态信息融合和生成,实现多模态交互。例如,模型可以通过文本描述生成图像,或者通过图像进行语音描述,实现更加自然和丰富的交互方式。

此外,模型小型化技术是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剪枝、量化等技术优化,模型能够在较低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下高效运行,为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支持。这对于推广大模型在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等资源受限的场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要在这些能力上领先,必须在算法和模型架构的创新、大规模数据处理与训练、模型的性能优化与效率提升方面持续投入。

不仅要技术厉害,还要能落地到具体应用场景中。

除了技术能力,顶尖的大模型还需要在应用层面展现出卓越的能力,确保其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落地和应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模型需要具备强大的产品化能力,能够将先进的技术快速转化为市场可用的产品,并在各个行业中推广应用。在产品化过程中,必须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都能表现出色,满足用户需求。

智能体构建能力是大模型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顶尖大模型应能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构建专用的智能体,如教育助手、医疗助手、法律顾问等,解决行业内的具体问题。

此外,提供集成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是大模型应用的另一重要方面。软硬件解决方案需要具备高效的集成和协同工作能力,确保各部分能够无缝衔接,提供完整的用户体验。

更进一步,大模型需要具备在真实行业场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能够根据行业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持续满足用户需求。

讯飞星火大模型V4.0,技术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上一部分,我们分析了业界顶尖大模型应该具备的能力。接下来,我们就以科大讯飞最新发布的讯飞星火大模型V4.0,来具体看看顶尖大模型都“长什么样”。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发布会上强调,星火大模型在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和数学能力等方面实现了整体超越。此外,讯飞星火大模型V4.0在长文本处理、多模态、模型小型化、智能体构建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讯飞星火V4.0是业界首个具备长文本、长图文和长语音处理能力的大模型。

在长文本处理方面,星火大模型不仅能够处理和理解长篇文章和复杂文档,还首发了针对长文档知识问答的溯源功能。这一功能可以减少大模型在回答过程中出现的“幻觉”问题,即错误或不相关的回答,确保回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刘庆峰在演讲中提到,这种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大模型在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性和可信度。

多模态方面,多语种智能语音是科大讯飞的“杀手锏”。

在多模态能力方面,讯飞星火大模型V4.0取得了显著突破,特别是在多语种智能语音技术领域,一直是科大讯飞的强项。近期,科大讯飞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一项目在多语种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翻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高噪音环境下的精准语音识别和处理。这一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语音识别在复杂环境下的难题,使得讯飞星火大模型在智能家居、汽车、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剪枝与蒸馏技术的应用,推动大模型的“小型化”。

为了实现更高效的模型应用,讯飞星火大模型V4.0采用了剪枝与蒸馏技术,使其能够在云边端全尺寸模型中表现出色。这些技术优化不仅提高了模型的运行效率,还减少了计算资源的需求,使其能够在更多资源受限的环境中应用,这为讯飞星火大模型在各个智能终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智能体构建,基于大模型构建更懂用户的个人助手和企业助手。

在智能体构建方面,科大讯飞发布了星火企业智能体平台,并升级了讯飞星火APP/Desk,推出了“个人空间”。基于大模型,科大讯飞可以构建更懂用户的个人助手和企业助手。

在个人生活和学习方面,基于用户上传的资料和对“人设”的选择,个人助手可以提供高度个性化的生活服务。在企业应用中,大模型能够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构建岗位助手和个人工作助手。岗位助手可以自动化处理日常繁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自动生成报告、整理数据和提供决策支持。

正如刘庆峰所说,大模型的核心能力不在于写诗作画,而是通过更多的应用落地,来解放生产力,提高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更好的去生活,这也是科大讯飞在大模型产品落地及产业化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原则。

这些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不仅展示了讯飞星火大模型V4.0在技术能力上的持续提升,也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落地奠定了基础。

大模型应用落地,科大讯飞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需要指出的是,大模型的竞争,并不是为了“炫技”,再好的技术都必须要通过应用落地,在实际业务场景中为用户解决问题,才有价值。不然,再好的技术都只是一个好看的花瓶。

以科大讯飞为例,通过迅速将大模型技术转化为市场可用的产品,科大讯飞成功实现了大模型在教育、医疗、语音交互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育行业,用讯飞AI学习机帮助学生,用星火智能批阅机赋能老师。

在教育行业,科大讯飞的应用落地效果显著。其推出的讯飞AI学习机和星火智能批阅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讯飞AI学习机提供个性化教学辅导,通过AI1对1答疑辅导功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学习完成率和错题解决率。

能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大模型的“智商”就是最关键的因素。有趣的是,在今年的高考评测中,讯飞星火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均排名第一,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星火智能批阅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效果,该设备能够自动批改作业,大大提升了批改效率。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刘聪展示了星火智能批阅机的实际效果,15份学生作业在半分钟内就能完成批改,批改的准确率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医疗健康行业,用讯飞晓医APP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在医疗健康行业,科大讯飞的讯飞晓医APP通过大模型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据悉,讯飞晓医APP建立了个人数字健康空间,覆盖1600种常见疾病、2800种常见药品、6000种常见检查检验,提供看病前、用药时、检查后的个性化健康建议。通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确保用户的健康数据安全。自上线以来,讯飞晓医APP下载量已超过1200万,用户好评率达到98.8%,显示了其在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和实用价值。

汽车语音交互领域,革新智能座舱,优化人车交互体验。

在汽车语音交互领域,科大讯飞的星火语音大模型为多家车企提供了先进的语音识别和交互解决方案。星火语音大模型的多语种、多方言免切换语音识别技术,使其在汽车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提供多情感、多模态的拟人交互,星火语音大模型大大提升了人车交互体验。目前,该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一汽、奇瑞、广汽、江淮、长城等车企,成为提升用户驾驶体验的重要工具。

可以看到,通过在教育、医疗、汽车语音交互等领域的深入应用,科大讯飞展示了其强大的大模型技术落地能力。

刘庆峰认为,如今中国大模型产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怎么能用更少的算力、更高的效率来打造企业的专属模型和专属应用。如果要训练一个一千亿参数规模的通用大模型,投入要几千万美元,很少有企业能“烧的起”。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在讯飞星火这样的通用底座上,做自己的专属行业大模型,则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就可以上线,这将是国产大模型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推动产业数智化升级,是国产大模型不可推卸的使命

展望未来,大模型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正在逐步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方式,也为整个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过程中,国产大模型产业链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一方面,底层大模型需要持续进化,这是一切应用的“原点”。

大模型的发展是一项持续而渐进的过程,每一次技术的迭代,都意味着模型在理解、生成和推理能力上的进一步提升。无论是OpenAI的GPT,还是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在发展到4.0之后,还会有5.0、6.0、7.0版本。每一代版本的迭代,将不断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提升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中的表现。这种持续进化不仅体现在算法和模型架构的优化上,还包括在训练数据的多样性和规模上的扩展。任何大模型商业模式的设计、应用场景的探索,都必须要适应底层大模型的不断进化演进,甚至为底层模型的更新迭代预留好足够的空间。

另一方面,大模型不仅是技术的竞争,也是国产大模型生态体系的竞争。

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是国产大模型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通过建立广泛的开发者社区和合作伙伴网络,大模型技术得以在更多的行业和场景中实现落地。以科大讯飞为例,截至目前,科大讯飞的开发者数量已突破700万,覆盖了众多行业和领域。这些开发者不仅推动了大模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还为生态系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

可以说,能否构建起一个繁荣的国产大模型应用生态,决定了我国大模型产业能走多远。正如刘庆峰所说,“只有自主可控的繁荣生态,才有中国通用人工智能的大未来。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新生态,要关注源头技术生态、智能体生态、应用生态和行业生态,实现自主可控、软硬一体的大模型深度落地。”

某种程度上,底层大模型就是这个体系的“生态主”,大模型的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个生态体系的竞争力。所以,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如何挑选出实力强大且具有很强进化能力的底层大模型,就显得尤为关键。

可以预见,随着国产大模型应用的不断深化,其在推动企业数智化升级、新质生产力发展,乃至数字经济建设方面的价值,将愈发凸显。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的数智化升级成为大势所趋。大模型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大模型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这种转型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模型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能够有效挖掘数据中的价值,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大模型技术还可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数字经济的持续增长。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